杭州世遗两日行:从大运河到良渚

这次杭州之行,是补完年假的随性决定。既不是旺季,也不是周末,只想在初冬换一座城市走走看看。
目标放在了杭州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: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与良渚古城遗址。

除去北京这种“世遗大户”,中国还有3个拥有3处世遗的城市(杭州,上饶和洛阳)。前几天还做了世界遗产的攻略。为了清掉年底最后几天的年假,这一次我选了出行最为便利的杭州。
避开了从众的西湖(毕竟去过太多次了),这次我的目标非常明确:京杭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。两天时间,两处世遗,一场由 AI 辅助规划的行程。

Day 1:大运河

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,由南至北贯穿 7 省市、23 座城市,全长超过 2700 公里,各段风貌差异很大。我以前陆续走过其中几个片段:天津的三岔河口、江苏高邮段,扬州段,以及苏州段。
杭州段的重点主要集中在 拱宸桥一带,包括拱宸桥本身、桥西历史文化街区、大兜路、小河直街等区域。这里既有老街巷的气息,也能看到运河历史与城市生活交织的样子,是整个大运河系统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段。

周一上午从上海南站出发。地铁半小时多一点便到车站,周一的南站安静得有些出乎意料。C411 列车 11:36 抵达杭州,天气晴朗,空气里有点初冬的凉意。

出站后直接前往水上巴士 1 号线起点站濮家码头,吃了简易的午饭,又等了10来分钟,就登上了渡船。虽说是淡季工作日,中午这班船始发站依然涌上了五六十人,直接把靠窗的位置都占满了。虽然第二站只有3,4人上船,但到了第三站武林门船上的位子就完全坐满了。

票价三元,船行四五十分钟。窗外的运河水被微风推成碎亮的纹理,两岸时不时飞起几只白鹭。这风景说不上惊艳,但那份从容与性价比,绝对值得。

我在信义码头提前一站下船。这样便可以沿着河边一路散步,不用走回头路。从大兜路到小河直街,再到桥西历史街区,午后的街巷显得温和,行人不多,没有刻意营造的喧闹感。再往前走便是拱宸桥。桥上望出去,是熟悉的大河景色,让我想起两个月前在南宁赣江边看到的景象,仿佛在不相关的城市里复制出了一种相似的宁静。

大运河博物馆因周一闭馆而没有进入,但也因此,这一段景区显得安静。步行基本替代了所有的交通工具,一天走下来超过两万四千步。

告别运河,从拱宸桥步行到附近的地铁大运河站,乘 5 号线前往三坝巷。酒店就在地铁旁,位置方便,周边一般,是 DeepSeek 推荐的,但也算过得去。

晚上预约了浙大紫金港校区。工作日晚间 19:00–21:00 对外开放,从东门走到南门,直线也接近三公里。冬夜里的校园不显冷,灯光柔和,路边的共享电单车成片停放着。没有特意去某个景点,只是在校园的道路上缓慢走过去,用步伐的节奏感结束这一天。

Day 2:良渚

前一天走得多,夜里睡得出奇地好。早上醒来已是快八点了,许久没有在旅途中睡得如此踏实。九点准时退房,坐地铁 5 号线前往良渚终点站,在附近吃了简单的早餐,然后换滴滴。十点整抵达良渚博物院。

周二的博物院人不多。良渚文明的展品虽没有浩大的规模,但内容精炼,结构分明。玉器、祭祀体系、稻作文明、城址构造……每一块拼图都在诉说着五千年前的辉煌,整体给人的感觉相当完整而有力量。大约一个小时,我便顺着展线走到了尽头。

离开博物院后,步行前往两公里外的国家版本馆。导航推荐的“良渚文明绿荫步道”让这段路变得非常惬意。道路安静,树影轻落,是那种“可以专心走路”的路径。若是有共享单车,骑行过去应该会更理想。

国家版本馆的建筑比展品更有记忆点。整体布局庄重,结构干净利落。进入之后随意参观了一圈。展厅并不算多,可能仍有部分在布展,但建筑本身已经足以构成一趟短短的观赏体验。

中午从版本馆打车前往良渚遗址公园。遗址公园的尺度大得惊人,视野极度开阔。进园就买了观光车票,淡季工作日的好处再次显现:不用排队,随到随上。听说节假日每站上车都要等一小时,肯定会影响体验。

虽然真正的考古遗址对于普通游客来说不容易看出深意,但公园里 “一眼望不完”的竹林、开阔的地势、轻微的风声,都让人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安定感。

午饭在南城墙附近的“外滩 5 号”。餐厅的名字很高大上,其实价格还算承担得起。随便吃了份简餐,简单却充足。

观光车的几个站点中,我对雉山印象最深。山体不高,却有一种静默的存在感。加上今天人少,走在竹林间时有种被整个空间温柔包裹的感觉。除此之外还去了南城墙、大帽山和反山王陵。如果时间充足,每一站都值得停一会儿,不赶时间地多走几步。

时间被火车倒逼得有些紧。为了赶上 15:50 的返沪列车,我大约在 14:10 从西门离开,打车前往良渚地铁站。再乘地铁到杭州东站地铁出口时已是 15:25,本以为要改签。关键时刻请教了小红书的 AI,没想到路线指引异常精确,从下车的位置到电梯、到闸机、再到星巴克与 10 号电梯,无一差错。最终仅用十分钟便抵达检票口,还提前两分钟到。两天的旅程在这样的节奏里悄悄画上句号。

这两天的行程并不算长,却意外充实:一个看见大运河冬日平静的下午,一个读懂良渚文明的上午,一段在竹林里慢走的午后。杭州这座城市,总能在不经意间,让人重新获得一种安定的感觉。良渚尤其如此——很值得下次带家人再来一次。

旅行后的小结与建议

  1. 虽然是淡季、工作日,但水上巴士依旧要排队。尤其是武林门站人最多,如果可以,建议从濮家码头上船,体验更从容。
  2. 京杭大运河横贯多省,杭州段只是其中的一段。不同城市的河段风情各异,每一段都有独特的地域气息,值得慢慢集齐。
  3. 良渚遗址的游览顺序非常重要。一定要先看良渚博物院,再进入遗址公园,否则后者大面积的空旷遗迹很难理解其背后文明体系。
  4. 这次行程由 AI 辅助规划,大体靠谱,但也有不少“瞎说”的部分。AI 的行程建议可参考,但不宜全信,旅行还是要留足机动空间。
  5. 本次旅行的记录全部由我语音口述,再由 ChatGPT 5.1 进行整理和修订,约花了 20 分钟。

留下评论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