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17日中午,我抵达柳州。初来乍到,这座城市给我的印象并不好,街头没有共享单车/共享电动车的踪影,取而代之的是租期长达30天的长租电动车。这种模式显然不适合我这样短暂停留、计划依靠水上公交漫游的旅人,只好作罢。倒是满街的“剁椒鱼头”轿车,在别处不常见。
所幸,入住的 全季酒店(柳州站东广场店) 带来了意外之喜。房间宽敞得出乎意料,是我住过的全季酒店里面积最大的一间,装修也格外新净,让疲惫的旅途多了一分舒心。
真正让我对柳州改观的,是它的水上公交。同样只花3元钱,它却不像上海那种短促的摆渡船,而是一条横贯柳江、线路更长的水上公交线。单程约30分钟。我强烈建议坐在船右侧,一路航行,江面开阔,两岸绿树与现代楼宇交错,风景徐徐展开,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。
晚上去的窑埠古镇也没啥意思,古镇同质化太严重,吃了顿烧烤也没啥特色。



次日清晨,我直奔 清云市场。虽说是本地人的菜场,但如今已明显“游客化”了。即便如此,早市的烟火气依然浓郁:一杯温热香甜的玉米汁下肚,再配上刚出锅的粉角、外酥里嫩的臭豆腐,还有一碗配料丰盛的炒饭,简单,却足够满足。
从市场步行四五百米,便是 西来古寺。踏入山门时,僧人们正在做早课,诵经声低沉悠远。我随人流绕佛塔顺时针转了一圈——寺庙共四五层,但游客止步于三层。在顶层,我花两块钱请了一瓶供佛的净水,倚栏远眺:柳江如带,城市在晨光中苏醒,宁静而生动。
离开古寺,打车仅6元便到了 柳州博物馆(其实步行也就一公里出头)。作为一座地级市的博物馆,它的策展水准令人惊喜。入口处,一组由齿轮与钢管构成的工业艺术装置扑面而来,尤其第一个展品——赛博朋克风格的“蓑笠翁”:金属骨架披着传统斗笠,科技与诗意在此奇妙交融,令人驻足良久。
博物馆对面是柳侯公园,典型的市民休闲绿地,虽无特别亮点,却也绿意盎然。穿过公园,便来到 立新路美食街。在这里,我尝了卢姐炒冰和新月螺蛳粉。说来惭愧,作为螺蛳粉的“原产地”,柳州的各家味道在我口中竟难分高下——或许是我口味迟钝,又或许,真正的美味早已融入日常,无需刻意标榜。



午后,我回酒店取了行李,乘高铁奔赴下一站——永州。短短一天半的柳州之行,从最初的冷淡,到临别时的温柔回望,这座城市用它的江水、晨钟与一碗热粉,悄然在我心里留下了一道涟漪。